晨曦初照,从西秀区旧州镇老落坡林场腹地山顶望去,层峦叠嶂间的20余座山峰连绵起伏,5000亩黄柏林沿着山势铺展。
5000亩黄柏林沿着山势铺展
曾经,这里山多地少,群众致富难;如今,深山里的中药材产业,成了当地富民兴业的“绿色银行”。
“种植中药材前,当地群众在低矮灌木丛里开荒种植低效农作物,生态环境受影响。”贵州绿色田地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顺手指一片葱葱郁郁的黄柏林说,现在,一亩黄柏就能产生4万元的经济价值。
“不仅有经济价值,中药材基地梯田式布局从源头上就嵌入生态考量,2米间距的标准化栽种,不仅为黄柏主干生长预留充足空间,更能减缓山地雨水冲刷,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王学顺说,该基地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长短结合发展种植的头花蓼
2023年,依托跟随父辈在毕节老家种植中药材的经验,王学顺在安顺各级政府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支持下,选择在老落坡林场腹地发展黄柏种植。
“选择种植黄柏主要考虑其对环境友好、无残留的特性,根系深扎能固土,叶片蒸腾可调节局部小气候,还能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王学顺介绍,黄柏被誉为“中成药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消炎功效。
黄柏虽好,但生长周期长达7至10年,收益回笼慢,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此,绿色田地公司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绿色套种模式:在黄柏林下套种黄精、淫羊藿、头花蓼等短周期药材。这些“短平快”品种当年即可采收,有效反哺黄柏长期的管护投入,维系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套种模式不仅优化了山地资源配置,更通过长短周期作物搭配,使土地空间和光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收益的梯次释放,形成了可持续的产业内循环。
长短结合发展种植的套种淫羊藿
王学顺表示:“在科学精细的管护下,黄柏预计7年能达到采收标准。”不同于过去依赖农药化肥的粗放种植,基地在华南农业大学、省市区农科院所的支持下,坚持绿色种植黄柏,推行精细化生态管理,包括人工巡查监测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修剪分枝、施用有机肥料等。
王学顺查看黄柏长势
5000亩黄柏预计2030年后进入采收期。目前绿色田地公司已与同济堂、贵州益佰等知名药企签订协议,建立了稳定的购销渠道。同时,该公司的药材加工厂正在筹备建设中,将引入3条初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高药材附加值。
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金钥匙”。在该公司黄柏种植基地用工高峰期,每天有超过300名周边村民在此从事除草、施肥、修枝等工作。基地累计提供务工机会达5万人次,仅管护一项年支出就超过300万元。
黄柏长势良好
“今年以来,公司已支付劳务报酬200余万元,惠及新寨、茶岭等周边村寨的村民。”王学顺说,除了务工收入,部分农户看到中药材种植“生态稳、收入稳”的优势,主动学习技术,开始用自己的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
“基地计划升级打造为一个集研学、农旅、康养功能于一体的林下中药材康养基地,让这片黄柏林释放更多生态红利,惠及更多当地百姓。”王学顺说。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