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一朵菊花香飘海内外

2025-08-29 00:06:23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深受国人钟爱。镇宁,位于黔中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在多数人的眼里,这两者好似都与“出海”关系不大,然而,近年来,镇宁鲜切菊花正走出国门,稳步扩张日韩市场,“绽放”海内外。

  因地制宜 沃土育花

  白如雪,黄如蕉……走进安顺欣悦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欣悦农业”)镇宁扁担山镇菊花种植基地,一个个大棚有序铺开,一朵朵菊花或绚烂盛开,或含苞待放,采摘工人们手脚麻利地采收着“致富花”。但在前几年,说起镇宁菊花种植,鲜为人知。

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温暖湿润,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镇宁,年均气温15.6℃,夏季平均气温22.3℃,恰好契合菊花 “喜凉怕热” 的生长特性。

  “和观赏性花卉不同,基地的菊花主要用于祭祀,需求稳定,市场前景广。且上市期与沿海地区及日韩形成完美错峰,优势明显。”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太芳介绍,每年七八月份国内传统菊花产区都进入高温酷暑期,气温过高易导致花头畸形,品质大打折扣,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菊花长势旺盛

  镇宁气候适宜,菊花一年两季,可全年种植,叶片鲜绿、花瓣鲜亮,品质高。随着近年来文明祭祀理念普及,菊花市场需求量节节攀升。2021年,罗太芳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菊花种植产业。

  “我们对大棚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安装补光、滴灌施肥、打药和喷淋系统。”罗太芳介绍,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其产品以优质品相赢得市场青睐。

  目前,公司已建成现代化花卉种植基地7个,分布在镇宁马厂镇、募役镇、扁担山镇等地,总面积580亩,配备智能农业设施,年产量3500万株,年产值3000万元。

  “市场从安顺周边逐步扩展至六盘水、遵义、贵阳,再到重庆、广州、江苏、成都、杭州等地,海外订单也接踵而至。”罗太芳说。

  同时,欣悦农业“以销定产”,每年三月前即锁定全年订单,科学规划种植品种与规模,实现全年双季轮作。而“内销+出口”的稳定销售渠道,也为企业带来了现金流和更高的利润空间,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带动镇宁花卉产业整体提升。

  品质升级 扬帆出海

  在扁担山镇的标准化基地,一排排补光灯悬挂在大棚上方,补光系统精准控制光照时间,促进花茎拔高、抑制花头过早开放,让“叶包花”形态更完美。加工厂房内,疏叶、剪枝、包装,一束束菊花被送入冷库。工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将菊花整齐码入放有防潮纸和气泡膜的专用运输箱中,确保花瓣无损、花茎挺直。

村民包装菊花

  “这是高端市场最喜欢的品相,通过精准控制水肥和温度,优化采摘时间来提升品质。”罗太芳自豪道,高品质菊花在市场上反馈极佳,成为开拓日韩高端市场的关键优势。

  尽管当前出口顺畅,但2023年初探海外市场时,高达10%的退货率仍给企业上了深刻一课。“出口日本的标准严苛,花头直径、花茎长度等均有明确要求,基地管护不到位、加工专业性不足、运输过程不周全等都会造成退货。”罗太芳回忆产品初次“出海”时感慨,从田间到运输的每个环节都须精准把控。

装箱的菊花即将发往海外

  为此,公司对基地设施进一步升级,确保标准化、数字化。从江苏高薪聘请技术总监,提升种植技术,保障品质。严格把控采摘时间,保障新鲜度,在恒温车间按客户要求分级包装。

  投资数千万建设了大型冷库和标准化加工车间,5100立方米的冷链中心确保日均30万株鲜花加工能力,年产量高达3500万株。数字化监控运输,从基地到港口全程冷链物流,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菊花品质。

  当这些跨越山海的花束经历月余航程抵达日韩时,恰逢最佳绽放期,从而将退货率降低到3%以下。不久前,公司刚达成一批出口日韩的订单,共计36万株,交易额为37.2万元,为今年的外贸出口开了好头。

  出口标准也适用于国内市场。“相比传统菊花一支3角钱的成本,我们成本要高出一倍。投入大但成效显著,高投入带来高品质,高品质才有高议价权和抗风险能力。”罗太芳总结道,凭这份品质,日本客户愿意支付每支1.86元的稳定价格,国内市场如广州的售价也显著高于同类产品。

  政府助力 凭“花”致富

  从深山大棚到日韩高端市场,镇宁菊花以现代化种植模式扬帆出海,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典范。在政府助力下,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3年,镇宁林业局积极争取省级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200万元,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同年菊花初次出口,贵安新区海关选派业务骨干现场对鲜花出口开展 “一对一” 培训,帮助企业掌握报关报检流程,并提供采摘包装现场优先查验及“绿色通道”预约服务,全程与保鲜期“抢时间”。

  地方政府持续赋能,2023年,马厂镇整合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助力完善基地配套基础设施。

当地群众在基地就业

  “2024年9月基地被认定为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车间,获东西部劳务协作援建就业扶贫车间奖励资金3万元,这笔资金大力支持了我公司发展,减轻了部分劳务支出。”欣悦农业公司销售副总经理陈元玉介绍。

  政府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产业振兴的春风更暖了千家万户。菊花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培训等方式,有效带动各基地周边农户增收。

  扁担山镇村民韦杨氏边采花边说:“过去打零工不稳定,现在学会种花摘花,几乎全年都有活干,按小时算工钱,一天下来也有100元左右。离家近,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分级好的菊花放入专业纸箱中

  江龙镇村民杨金兰笑着展示包装好的花束:“家里种点蜂糖李,农闲时就来基地务工,一天也有百来块钱收入。”

  截至今年5月,企业已带动157名群众就业,其中52名脱贫群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7万余人次就业,每月发放工资超过80万元。

  从黔中山野到海外花市,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一朵小小的菊花真正绽放成“致富花”。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黎潇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吴丹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