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对2025年全省抢险救灾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岩上村岩上一组地质灾害监测员王海艳名列其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老寨后山岩崖裂口的紧急险情,他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贴心人”。
8月26日傍晚,在岩上一组的山道上,王海艳发现险情,他挨家挨户检查老寨房门锁闭情况,并不时叮嘱村干部:“后山裂口岩壁随时可能垮塌,绝不能留一人在寨里,必须全部转移到安置点。”
王海艳查看是否还有人在老屋
今年6月,汛期日益临近,部分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山频繁出现落石,其中最大落石重达100公斤。王海艳得知情况后,立即上山查看,发现后山岩壁出现一道长50米、最宽处达20公分的裂口。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他敏锐判断险情危急,第一时间向乡党委政府上报情况。
市、县两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地质专家前往勘察,最终确认:裂口处岩壁已与山体完全分离,若遭遇强震或暴雨,随时可能发生垮塌,未搬迁的40户村民安全岌岌可危。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白石岩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一方面紧急调配数十顶帐篷,在安全区域搭建临时安置区,确保村民及时搬入避险;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成功获批1000余万元补助款,专项用于农户搬迁安置补贴及安置点地基建设,为群众长远安全居住提供坚实保障。
王海艳查看安置点帐篷
事后,王海艳被正式任命为岩上一组地质灾害监测员。
“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也深知自己肩上扛着40户147名村民的生命安全重任,我必须更加认真负责,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安全。”成为监测员后,王海艳每天都像钉子一样“铆”在监测岗位上,没有丝毫松懈。
随着贵州主汛期到来,持续强降雨笼罩山村。王海艳主动承担起“双重责任”:白天开展隐患巡查、组织应急演练,夜晚则在老寨与安置点之间来回奔波。
“预警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出任何差错!”汛期,王海艳坚持每日巡查隐患点,风雨交加,泥泞的山道上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
与此同时,为提升村民应急避险能力,王海艳组织开展2次应急避险演练,手把手教村民识别预警信号、熟悉撤离路线;通过召开6次院坝会,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反复强调避险要点,并耐心细致向村民普及防灾知识,切实筑牢群众安全思想防线。
在对裂口岩壁的日常监测中,王海艳还和村里的同事一起琢磨出一套“土办法”——用胶带横向粘贴在裂口处,每天定时查看胶带是否断裂或拉伸,以此判断裂口是否扩大。
“如果胶带出现拉伸,或者直接断裂,就说明岩崖裂口在增大,发生崩塌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察觉险情变化。”王海艳解释道,这套简单实用的方法,为精准监测提供了有效辅助,也让防灾监测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如今,安置点地基建设正加快推进,王海艳满怀期盼地说:“等地基建好,组织村民抽签分配宅基地,40户村民就能统一搬入新家,再也不用为后山的险情担惊受怕了。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