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抗战记忆: 故宫文物南迁与安顺华严洞(二)

2025-09-03 11:42:53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故宫文物南迁,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文化迁徙行动(1931年-1945年),承载着深刻而意味隽永的国家命运和民族记忆,凝结了超越器物之上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创造了战争环境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

从1939年1月22日到1944年12月5日,80箱共1022件故宫文物在安顺安然存放了5年10个月零13天,安顺人民以自身特有的自然、人文优势,为国宝的庋藏、保护和安全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文化抗战”的重要篇章!组成了故宫文物南迁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生动写照。

中国农民银行安顺办事处公函安顺县商会商洽征地事宜

一、战云密布,动议筹备(1931-1932)

(一)1931年,北京。

九一八事变爆发,平津震动,危及北平文物安全,国民政府遂有将故宫部分珍贵文物转移至南方保存的议案,史称“国宝南迁”。

(二)1932年,北京。

一二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组织人员着手文物南迁整理、挑选、装箱等准备工作。

故宫博物院旧照

二、国难当头,流离辗转(1933-1937)

(三)1933年,北京——浦口——上海。

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北平危殆,国民政府将文物南迁紧急提上日程,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文物转移,以避免国宝毁于战火。

2月5日,第一批南迁文物正式装车启运。

正在装运文物的贵州公路局汽车

从2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文物分五批南迁上海,总计13000余箱。这批文物经平汉线转陇海线再转津浦线,抵达浦口。由于浦口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存地点,停留一个月后转运上海,存放在上海天主堂街仁济医院及四川路业广公司内,由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负责管理,直至1936年12月。

(四)1936年,上海——南京。

12月,南京新修的朝天宫库房建成,全部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分批运抵南京庋藏。

(五)1937年,南京——汉口——长沙。

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一个月后,上海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并下令所有存放在南京的文物紧急转移。从8月开始,一场历时更久,路程更长,条件更艰险的文物大迁徙拉开了序幕,此番迁移,因皆自东(南京)而西进行,故有“文物西迁”之说,其路线有三:

1933年,第三批文物集中在太和门广场等待南迁。

第一批南路,共80箱,1937年8月启运。线路为:南京——汉口——长沙——桂林——贵阳——安顺。

第二批北路,共7286箱,1937年11月启运。线路为: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成都——峨眉。

1937年,文物迁移途中(北路)

第三批中路,共9369箱,1937年11月底启运。线路为:南京——汉口——宜昌——重庆——宜宾——乐山。

8月14日,第一批南路文物装船启运,由水路运至汉口,然后再用汽车转运长沙,存放于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

1937年日军开始了对湖北、湖南进行轮番空袭轰炸。国民政府行政院急令将文物迁至贵阳。因湘西一带土匪活动猖獗,恐危及文物安全,特指示须绕道广西,经桂林入黔。

三、战火纷飞,西迁壮歌(1938-1939)

(六)1938年,长沙——桂林——贵阳。

1月12日,首批36箱南路文物运离长沙,15日到达广西六寨,31日到达贵阳。

1月24日,第二批44箱南路文物运离长沙,29日到达广西六寨,2月10日到达贵阳。

两批文物运抵贵阳后,由时任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安排,先暂存于城北官邸毛公馆,后存于六广门北大营。

(七)1939年,贵阳——安顺(安顺——莫斯科)。

1月22日,由于贵阳开始遭到日机的袭扰,加之当地气候潮湿,不宜存放文物,80箱文物转运至安顺华严洞存放,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亦随之在安顺文庙成立,庄严(字慕陵)出任办事处主任。

2至3月,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召集工匠,在洞中修建库房两间,上覆盖瓦,以防滴水;下铺木板,以防潮湿。库房赶工建成后,所有文物入库藏存。

4月13日,又有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五箱文物(主要为青铜器)计118件,委托故宫博物院代为保存而移藏华严洞。同时,贵州保安司令部特派一连士兵驻防华严洞负警戒、守卫之责。

安顺华严洞入口处

9月,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从华严洞珍藏文物中选出铜器10件,古玉40件,绘画48幅,织绣2件等共百件,远赴苏联,在莫斯科举行中国艺术展览会。

四、天地妙蕴,国宝安身(1940-1944)

(八)1942年,安顺。

为了军需物资的运输,需要在华严洞周边修建公路,附近瓦窑村村民减价或免收土地征收金,把自己维持生计的土地转让,支援国家战时建设保护国家宝藏。

(九)1943年,安顺(安顺——重庆)。

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自重庆来到华严洞检视文物保存工作,在此居住月余,并在洞壁上留下一段宝贵题词,成为华严洞庋藏故宫国宝的有力佐证。其词云:“卅二年鄞邑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来整理故宫书画与其事者庄尚严郑世文也”。

10月10日,为感谢安顺人民在故宫文物存放期间的无私奉献和全力守护,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在安顺民教馆举办“文化艺术展览会”,展出了部分华严洞保存的书画和青铜器,引起巨大轰动。

12月,故宫博物院驻安顺办事处根据院方安排,从华严洞选出192件历代书画精品赴重庆展出,是为“渝展”,展览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轰动效应,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十)1944年,安顺(安顺——贵阳;安顺——巴县<现属重庆>)。

4月,应时任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之请,故宫博物院特将在重庆展出的192件书画精品选赴贵阳,在贵州省立艺术馆举行公开展览,同样轰动一时,广受称誉,此为“筑展”。

1944年,故宫博物院在贵阳展出的部分书画。

11月,“黔南事变”爆发,贵阳告急,存放在安顺华严洞内的故宫文物奉命紧急转移。12月5日,洞藏全部文物在3小时内装车,连夜运往巴县一品场石油沟临时库房。

五、典守历史,亲情纽带(1945)

(十一)1945年以后,巴县——重庆——南京——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有南路文物辗转迁返南京。1948年后,这些文物陆续迁运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版文字、图片由安顺市档案馆、安顺市 史志办、安旅集团、安顺市收藏家协会提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