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刺梨飘香。近日,走进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联八村金刺梨种植基地,清甜果香弥漫田间,一株株刺梨树枝繁叶茂、硕果满枝,放眼望去,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漫山刺梨
“10年前,这里还是石漠化严重的陡坡砂石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广种薄收’,群众守着山坡难增收。”联八村党支部书记王超回忆道。转机出现在2018年,该村积极向上对接,从水务部门争取到水土保持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在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陡坡耕地上,连片种下1375亩金刺梨,为石漠化土地披上“绿装”,也为群众开辟了增收之路。
金刺梨苗由村里统一种植后,交由涉及地块的200户农户自主管护。“起初部分农户管护不够精细,2022年,管护到位的农户迎来丰产,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大家动了心。”王超说,看到身边人靠金刺梨赚到了钱,村民们纷纷转变观念,主动学习精细化管护技术,除草、修剪、施肥毫不含糊。
2023年,凭借科学管护,农户们普遍获得好收成,金刺梨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显现的优势充分凸显。当年,该村再次争取上级支持,补充种植一批金刺梨苗,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你看这棵树,果子长得多密实,单株能采80斤!”王超托起挂满果实的枝丫介绍道,现在大家都知道,把杂草除干净、让树林透风透光,刺梨才能开花好、挂果多、果子大。
金刺梨丰收在望
产业旺了,农户的腰包也鼓了。“去年我家种了7亩金刺梨,亩产达2000斤,按3元/斤的价格算,收入有4万余元!”村民龙世雄满脸喜悦,“今年挂果比去年还好,果子个头也大,亩产多500斤没问题,只要市场价稳定,收入肯定能再涨!”
“管护金刺梨不算复杂,一年除3到4次草、剪一次枝、施一次肥,就能有好收成。”村民谢关海算起自家的产业账,“第一批种的3亩地早已丰产,后来补种的2亩,预计明年也能挂果。”
为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联八村村委会主动靠前服务。每年金刺梨成熟季,农户负责采摘,村委会统一联系收购商进村,以稳定价格集中收购、统一运销,让农户的果子“卖得出、卖得好、多赚钱”。
“金刺梨主要供应到周边刺梨加工厂,用来生产刺梨酒、刺梨饮料等产品,销路稳定。”王超介绍,虽然金刺梨还要20天左右才开始采收,但已有客户提前联系预订,今年预订价达到3元/斤,让农户吃下收益“定心丸”。
如今,联八村的金刺梨产业不仅让石漠化陡坡地实现“水土保持、山坡披绿”的生态转变,更让种植户持续增收,“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新画卷正在绘就。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