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西秀区东屯乡本桥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连片的标准大棚整齐划一,棚内嫩绿的藤蔓间缀满了鲜红饱满的圣女果,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打包,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去年试种了10亩圣女果,产值就有45万元,今年扩种到20余亩,预计产值能达60余万元!”本桥村村支书顾和平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谁能想到,这些生机盎然的大棚,曾是长期闲置的“沉睡资产”。
时间回溯到2015年,东屯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企业在本桥村共建了108亩蔬菜大棚,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遭遇灾害天气,部分大棚严重受损,最终蔬菜种植项目夭折,这些大棚就此闲置,成为村“两委”的心头难题。
为唤醒闲置资源,2019年,本桥村立足当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自然优势,结合东屯乡辣椒产业基础,决定利用部分完整的大棚发展辣椒苗育苗产业。可起步之路布满荆棘,“村民不相信我们的技术,连续两年辣椒苗卖不出去,年年亏钱。”顾和平回忆道。
为打破僵局,2021年村“两委”干部带头试种辣椒,用高产优质的辣椒果实打消了村民们的疑虑,再带领大家外出学习科学种植技术,渐渐让大棚育苗种椒模式扎根人心。
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2023年东屯乡通过投入西秀区省级财政衔接资金81万元,对部分受损的大棚进行修复,修复后,村集体通过租用大棚来实现产业发展带动。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辣椒育苗仅需四五个月,大棚半年时间仍处于闲置状态。为实现效益最大化,顾和平四处寻访合适的产业。
“去年经朋友介绍,我结识了一个山东老板,他们在广顺种植圣女果,经过一番考察后当即敲定合作:由他们提供种植苗、种植技术和订单销售等服务,我们只管种好圣女果,根本不担心销路。”顾和平说,圣女果7月种植,9至11月采摘,恰好与辣椒育苗周期完美衔接,实现“一棚双收”的轮作模式。
如今,这片大棚彻底焕发新生。今年20余亩圣女果预计产值60余万元,加上辣椒育苗的120万元,整个大棚总产值将突破180余万元。产业红火不仅鼓了集体腰包,更富了村民们的口袋。
“以前在外地打工,顾不上家里老人孩子。现在在大棚务工,一年能挣三万多,挣钱养家两不误。”村民方金蝉的话道出了许多务工群众的心声。
从闲置荒芜到硕果盈枝,从单一种植到轮作增效,本桥村的大棚完成了从“沉睡资源”到“增收引擎”的华丽蜕变。如今,该大棚每年带动务工超3000余人次,不仅要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元,还有4.5万元的租金分红,巩固村集体经济。
“本桥村的实践是东屯乡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东屯乡坚持‘政府主推、企业主导、农户参与’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激活产业活力。”东屯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高骐表示,下一步,该乡将紧跟市场导向,加强与上级部门联动,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乡党委政府还将聚焦品牌建设,推动本地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