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牛经济”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

2025-10-13 21:43:28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西秀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将肉牛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企业示范引领、农户深度参与、服务精准配套、市场活力驱动”四维发力,推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加速迈进,一头头肉牛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牛”,“牛经济”已然成为西秀区乡村振兴路上的强劲引擎。

走进大西桥镇三铺村,安顺市西秀区庆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牛场里一派生机:从新西兰引进的安格斯牛体型健硕、毛色油亮,正有序进食;配套建设的牛棚、草料加工车间、牛床垫料房、兽医室、无害化处理池等设施规范齐全,传统散养模式已逐步被精细化、一体化的科学养殖体系取代。作为大西桥镇目前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场,该场以能繁母牛养殖为核心,当前存栏肉牛达880头,其中成年母牛400余头,二期项目正处于验收阶段,已获得政府300余万元补贴支持。

 肉牛交易市场

该养牛场是西秀区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镇里将养殖场就近租赁给庆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项目租金收益直接利益联结全区5个村集体,优先用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同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此外,养牛场每年还从当地收购油菜、玉米秸秆3000吨,昔日田间“废弃物”摇身变为养殖“香饽饽”,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为周边农户开辟了增收新渠道。

“我家就在附近,种的玉米成熟后,秸秆直接拉到这里卖,还能在厂里上班,每月挣3000多块,家里也顾得上。”村民周红英的话语里满是满意。

 玉米秸秆回收实现效益与生态双赢

在西秀区,肉牛产业的“牛劲”不仅体现在大西桥镇。岩腊乡同样依托政策红利与资源整合,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320余万元、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0万元,对原有牛马交易市场进行改扩建,打造出集活牛交易、饲草储存、检验检疫于一体的标准化交易平台。

为破解养殖户后顾之忧,岩腊乡还创新建立“牛管家+牧场长+牛医生”三级服务机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协调、疫病防治等全流程服务,让养殖更省心、更安心。“目前交易市场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试运营期间每个交易日交易量能达到150至200头。”岩腊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颖介绍道。

 肉牛正在进食

如今,西秀区肉牛产业已构建起“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服务配套、市场畅通”的良性发展格局,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据西秀区农业农村局饲料草地工作站负责人朱正友介绍,当前全区已形成多元化养殖主体协同发展的态势:8家规模化养殖场发挥技术、管理优势,打造标准化养殖示范标杆,存栏肉牛3100余头;288家家庭牧场聚焦适度规模经营,存栏肉牛5095头;散户依托庭院资源灵活参与,存栏肉牛达2.28万头。同时,通过引进推广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品种,全区肉牛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结合饲料配方优化、疫病精准防控等科技手段,养殖科技水平持续提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展望未来,西秀区将继续深化“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链条、强化政策保障力度,推动肉牛产业在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责任编辑:顾宇 校对 程丽匀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