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多项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5-10-12 22:47:50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山水之间,“生态产品”破土而出;粤黔协作,为乡村振兴添动能;屯堡村寨,文旅融合喜迎八方客……近年来,西秀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一条村美民富的振兴路。

立足特色,收获生态财富

黔地多产茶,西秀茶尤香。西秀产茶历史悠久,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也成就了西秀茶生态、干净、健康的品质。

 工人正在茶园忙碌

如今,全区14个乡镇均有茶园,总面积达11万余亩,投产9万余亩。大西桥镇九溪村、旧州镇老落坡、双堡镇山京、鸡场乡十二茅坡等地,茶山连绵,绿意盎然。

“自留山都种上了茶树。”九溪村党总支委员冯二安介绍,该村茶园已扩至3000多亩,每年春茶产量约10万斤,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茶,真正成了富民产业。

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加工茶青

辣椒是西秀另一张“农业名片”。当地出台惠农政策,对脱贫户、监测户每亩直补600元,仅2024年就发放补贴260余万元。同时推广农业保险,为椒农撑起“安心伞”。

 村民采收辣椒

“种了4亩辣椒,每亩补600元,政策越来越好!”曹继刚一边摘辣椒一边笑着说。政策托底,农民信心更足。

鸡场乡辣椒烘干厂

技术帮扶也同步跟进。2025年以来,西秀开展辣椒种植培训500余人次,不少农民从“门外汉”变身“土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全程指导,助力辣椒提质增产。目前,全区辣椒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3.6万亩增至8.3万亩,10亩以上种植主体达306个,辣椒真正“红”了产业,富了农家。

粤黔协作,共建富民产业

在大西桥镇,由广州越秀集团投资4亿元建设的安顺越秀农牧生猪基地已投产。自动化饲喂、标准化管理,1.6万头种猪健康成长。2025年已实现产值5000万元,预计2026年一年能出栏27万头,产值超1.2亿元。

 安顺越秀农牧生猪产业基地

“我们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养猪场,更是一整套现代农业模式。”项目负责人孙玉豪说。该基地直接带动就业123人,高峰期还能提供200个临时岗位,八成以上是本地劳动力。

这是东西部协作的成果之一。2024年,西秀区共使用粤黔协作资金4300万元,实施产业项目13个,覆盖群众1.7万余人。

安顺越秀农牧生猪产业基地环保处理设备

在双堡镇,450万元协作资金建起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饲草种植3000余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更宝贵的是东部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意识,跟着项目一起落地。本地农民在现代化生产中开阔眼界、提升技能,逐步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借着全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东风,西秀区把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打造出一批农旅融合的美丽休闲乡村。

今年春季,“Hi西秀・四季游——花那里”赏花季串联七大花海,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民宿营收增长30%,全网曝光超2000万次。

“围着‘农文体旅’融合做文章,重点推鲍家屯乡村旅游。” 大西桥镇人大副主席唐志英说,镇上以花为“纽带”,完善旅游配套,把生态风光、古建筑、传统小吃、地戏文化、篮球文化这些“宝贝”都融入旅游,把 “赏花经济” 的链条拉得更长,让更多村民享到了红利。

鲍家屯春景

旧州镇邢江河村今年也赶上了“赏花热”。村两委动员村民组建志愿队,腾出院坝当停车场,免费给游客提供热水、歇脚的地方,贴心服务暖了游客心。活动当天,村里就来了2万多人,80多户商家受益,带来40多万元旅游收入,邢江河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今年3月,西秀区接待游客164万人,比去年增长8.19%;旅游总收入16.26亿元,增长约25.56%。一朵花带活一条产业链、旺了一座城、富了一方人,西秀的春日“颜值”,真正变成了百姓口袋里的经济“产值”。

民族服饰

从茶园的清香,到辣椒地的红火;从东西部协作厂房的就业,到屯堡花海的热闹——西秀区的乡村振兴,没有停留在蓝图里,而是落实在每一项富民政策中,体现在老乡们实打实的收获里。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国栋

通讯员 邵玄琳


责任编辑:宋爽 校对:程丽匀 二审:吴 丹 三审:陈 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