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黄果树镇石头寨村普叉组,层叠的石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青石板路蜿蜒其间,昔日荒废近20年的布依族古村,如今已是声名远播的“匠庐·村晓”民宿集群。游客们或在染坊体验蜡染非遗技艺,或于茶屋静品山水茶香,昔日沉寂的山村涌动着勃勃生机。这方距黄果树大瀑布仅5公里的古村落,正以民宿为钥,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匠庐·村晓民宿
石头寨村作为拥有600年历史的布依族传统村落,这里的石头墙、石头屋顶、石头路面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2017年,在安顺市“保护优先、活化利用”的理念指引下,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匠庐文旅团队,开启了古村落的重生之路。
民宿房间
改造过程中,“修旧如旧”成为坚守的准则。为保护村寨错落之美,施工全程未用大型机械,139名平均年龄超60岁的石匠、木工靠人工背运、骡马驮运材料,一比一复原建筑与村落肌理。“设计团队花一年半时间逐栋研讨设计,既保留石墙黛瓦的古朴风貌,又通过现代工艺解决老建筑采光防潮难题,39间客房各有特色,房型名称沿用村中子辈名姓,延续文脉记忆。”匠庐·村晓店长甘豪介绍,如今,昔日的篮球场变身为篝火广场,闲置农房改造成含全日餐厅、咖啡酒吧、生活馆、蜡染坊、泳池、茶室的度假空间,77.17亩的民宿集群成为小而美的“避世胜地”。
民宿外部环境
咖啡厅内,来自重庆的游客顾女士一边悠闲地撸猫,一边沉浸在远离喧嚣的惬意氛围中,她告诉记者:“住在由当地传统民居改造的民宿中,既能体验特色民族文化,也能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舒适与宁静。”
游客在民宿外部拍照
正是众多如顾女士般的游客纷纷涌入,让这个传统村落不断焕发出烟火气。“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数量约13000人次,营业额570多万元,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共接待了游客600多人,呈现出一房难求的火爆状态。”甘豪说。
而民宿的红火也为乡村带来链式效应。据甘豪介绍,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匠庐·村晓优先聘用本地村民,从客房服务到后勤保障,让5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村民吴小翠如今不仅是66栋民宿的房东之一,更是匠庐·村晓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后勤、客房管理等工作。“以前靠做庄稼谋生,一家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老屋内生活,收入有限,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4000多元。”吴小翠深有感慨地说,如今她不仅重新装修了房子,还考了驾照买了车,日子过得很安心。
非遗蜡染坊
除带动就业外,民宿还搭建起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村民种植的糯米、酿造的米酒成为游客青睐的伴手礼,年助农增收超百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非遗在民宿场景中焕发新生,布依族蜡染传承人定期驻场教学,古法造纸、民俗歌舞等体验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如今的石头寨村,石屋含韵,笑语盈门,正以民宿为纽带实现了从闲置石屋到精品民宿、从沉寂山村到活力地标的蝶变,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未来,甘豪表示匠庐·村晓将持续完善民宿配套设施,推进第三期民宿改造工程,以更多元的业态满足更多游客需求,不断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