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逐流只生长!贵阳老街“变形记”

2025-10-30 22:00:51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平整的沥青路静卧街中

取代了往昔川流不息的车辆


图片


美食摊前飘散的香气里

游客们悠然漫步


图片


艺术墙前的快门声

记录着老巷新貌


图片


这个秋天,贵阳的老街巷正以一场优雅的蜕变,重新定义着城市的生活质感。10月15日,曹状元街正式实施步行化管理;民生路街区也跟上了步伐,于10月26日正式转为步行街。


三年来,贵阳已完成1141条背街小巷的改造。从青云路的华丽转身,到太平路的潮玩蜕变,再到民生路与曹状元街的步行化改造,贵阳的老街正经历一场由表及里的“城市更新”。

ffdc743579b2d2ddf40203b9effb2d22.jpg潘雯颖/摄


01

民生路

正式“戒车” 专心做美食


10月26日,民生路正式告别车流,专注打造美食天堂。昔日的交通要道,如今变成了悠闲的步行空间。


图片


这条老街的商业价值与旅游吸引力,改造前就已显现端倪,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民生路好吃街接待了约18.78万人次游客,实现了约227万元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6%。正是这样的人气与潜力,促使民生路最终选择转向步行街模式,以更优质的环境承接持续增长的游客需求。


图片


图片


改造后的民生路,但家香酥鸭的香气依旧在街头飘散,丁家脆哨的摊位前依旧排着长队,但游客们再也不必在车流中穿梭,可以悠闲地品味每一家老字号的味道。


图片


图片


从车水马龙到人潮涌动

民生路的这场“变形记”

奏响了美食与悠闲的协奏曲图片


图片
潘雯颖/摄


02

曹状元街

美食文化IP的“最强学霸”


如果说民生路是吃货天堂,那曹状元街就是文青圣地这条全长213米的街道,因贵州唯一一位武状元曹维城在此建造状元府而得名。

图片

自10月15日0时起,曹状元街实施步行化管理,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特色市集于一体的复合型商业街区。

图片

步入曹状元街区,个性化商家牌匾与现代设计相得益彰,这里既保留了历史记忆,又注入了现代商业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

图片

图片

图片

曹状元街的步行改造也意味着,将以“慢行”的方式串联起甲秀楼—南横街—曹状元街的文化动线,为市民游客提供一条“慢行文化”走廊。

图片

古韵与新潮在此相遇
曹状元街的“变形记”
让历史文化在现代街巷中重获新生

图片
潘雯颖/摄

03

市东巷

艺术生的涂鸦日记


市东巷作为背街小巷改造的典范,以艺术涂鸦为特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这条曾经坑洼积水、线路杂乱的背街小巷,如今墙面布满五彩斑斓。

图片


图片


创作团队在全长595米,近800平方米的外立墙面上绘制了四个版块的特色墙画,从“‘国潮’艺术、魅力市东”到市井生活、时光记忆,让老巷焕发新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条曾经略显凌乱的小巷,现在已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艺术空间,被亲切地称为“巷子里的美术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画笔取代了修补
创意覆盖了斑驳
市东巷的“变形记”证明
艺术才是老街最好的美容师

图片

图片
潘雯颖/摄


04

太平路

老街的“潮牌”新生


太平路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径。2024年1月全面开街的它,更像是一次“历史与潮流的对话”。


图片


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太平路街区,采用“EPC+F+O”的创新模式,让老墙、老街、老巷在新的时代重获新生。


图片


它没有选择简单的翻新,而是通过揭盖复涌贯城河,让自然生态与城市生活重新连接;通过复刻历史建筑与引入现代文化场所,让厚重历史与当代潮流隔空对话。


图片


图片


再通过打造原创IP和引入新兴品牌,彻底点燃了街区的活力。


图片


图片


“历史底色+潮流审美+年轻业态”的配方

让太平路不仅提升了“颜值”

更重塑了“灵魂”

成为一条有故事、可感知、能共鸣的

活力街区


图片
潘雯颖/摄

05

青云路

从夜市摊到“国家队


从1927年的城市干道,到2022年7月完成升级并正式开街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青云路的蜕变堪称典范,它保留了原有的夜市基因,同时注入了现代潮流元素。

图片

全长1020米的青云路,秉持“老贵阳,新调调的改造理念,通过留、改、拆和“建、运、管并举的策略,打造出文脉追溯、烟火餐饮、跨界体验、文脉复兴四大主题段落。

图片

图片

作为街区灵魂的青云市集,由原贵阳针织厂厂区改造而来,在保留工业印记的基础上,植入了多元的年轻业态,成为集文创、餐饮、娱乐生活服务与文创零售于一体的创新旅游消费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夜市摊到“国家队
青云路的“变形记
书写了一段老街区逆袭的励志故事

图片
潘雯颖/摄
 街巷新生
当城市更新遇见人文温度

历经数年的精心雕琢,贵阳的老街改造呈现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

图片

从民生路的美食飘香到曹状元街的文脉传承,从市东巷的艺术涂鸦到太平路的潮流脉动,再到青云路的市井新生,每条街巷都在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更新路径。

图片

这场城市更新实践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展现了一种“有机更新的城市发展哲学。改造不是简单地将老街变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区,而是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基础上,让每一条街巷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种更新尊重历史,但不拘泥于历史;拥抱现代,但不盲目追随潮流。

图片

更深层次来看,这些老街的蜕变正在重塑城市的人文价值。它们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在这里,本地居民找回了熟悉的记忆,外来游客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年轻人发现了创意的舞台。这种多元共生的生态,让城市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图片

未来,城市更新将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改造,而是向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活化、社区营造和可持续发展迈进。

贵阳老街的这场“变形记,正是这种理念的最佳诠释——让城市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属感与可能性。

图片
潘雯颖/摄

来源:知知贵阳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