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助脱贫,兴村富民奔小康——2017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正当时

2017-10-16 11:19:56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秋意渐浓,黔中大地又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走进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办,村民都在忙着劳作,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奋斗。9月3日至4日,关岭自治县召开了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动员暨业务培训大会,关索街道办围绕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用实际行动落实脱贫攻坚的要求,掀起脱贫攻坚的又一高潮,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安排部署,关索街道办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和8651包保责任人加大对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核查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并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以户为堡垒攻克,着力提高两率一度。持续推进组组通、庭院硬化和串户路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全部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后续工作,做到应改尽改,认真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保证村民居有所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的根本出路。关索街道办一直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关索街道办副主任曹鹏说:“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我们在抓基础建设和环境卫生的同时,全力保障产业持续推进,实现产业全覆盖,努力实现‘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工做,户户能增收’,从而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

  月亮湾村: 小小秀珍菇 铺砌致富路

  在月亮湾村秀珍菇种植示范基地,一个个菌包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朵朵秀珍菇如花儿般绽放,光洁而细嫩。大棚深处不时传来几声说笑,走进看,几个工人正在细心地采摘秀珍菇,谈到这个月自己能领2000多元的工资,脸上露出笑容,不停地说着自家的小生活越来越好啰。

  在关索街道办的支持和帮助下,月亮湾村成立月亮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对月亮湾村土地进行整合,唤醒农村土地资源,借助合作社平台统一经营管理,背靠贵州益源菌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棵“大树”,让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发展秀珍菇产业,助力广大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贵州益源菌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少鹏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经过3个月的实地考察,月亮湾村的气候水土条件非常适合秀珍菇的生长,又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便从总公司带来2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月亮湾村种好秀珍菇。我们为合作社提供菌包,给予技术指导,等到秀珍菇成熟,对产品以每斤5元进行回购,当然,合作社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销售渠道。”

  “现在全村已有70户270人加入到合作社,覆盖了全村所有贫困户。”月亮湾村村主任潘华说,发展秀珍菇,将直接带动月亮湾村所有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据了解,秀珍菇种植示范基地占地40亩,现在发展了25万个菌包,每天的产量3吨左右,主要销往武汉、长沙、成都、广州和昆明,截至目前,销售收入80余万元。现在秀珍菇示范基地每天大约能够吸纳本村闲散劳动力70人,优先考虑本村贫困户。月亮湾30个新建大棚很快完工,届时能够吸纳本村更多的闲散劳动力,进一步扩大秀珍菇种植基地扶贫效果,极大调动村民积极性,带领广大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以前自己种庄稼,不仅麻烦,而且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来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个月就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3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还有2400元的租金收入,我现在虽然是贫困户,但是相信我很快就能脱贫了。”正在采摘秀珍菇的潘永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一旁的韦心芬也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今年57岁,种庄稼很吃力,出去打工也找不到合适的,在这里务工很不错,我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高坡村:组建施工队 集体奔小康

  来到高坡村,在村民杨鹏的在建新房,记者看到村里成立的施工服务队正在忙着建房,一些村民正在砌墙,另一些村民忙着搬运水泥,凉飕飕的天气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谈及为什么想到组建施工服务队,高坡村副主任吴明祥告诉记者:“村里进行危房改造,需要施工队伍,高坡村很多村民多年从事建房子、修路等项目建设,我们有技术支撑,‘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召集大家,在原来村里成立的关岭柱平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发展一个项目,组建施工服务队,自己承包工程。”

  合作社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运输车以及一些修路机器。今年6月份便开始“接单”,截至目前,在建工程近40万元。

  现在,施工服务队共100多人,每天能出工40多人,主要接村里私人建房、修路、修院坝等工作,还到邻村接到不少任务。普通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技术工就能有150元或者更高的收入。组建施工服务队,使得高坡村富余劳动力和富余劳动时间得到合理利用。

  正在砌墙的叶正超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是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现在也加入施工服务队,做的石工,属于技术工,每天150元的收入,年底合作社收益分红我也有,在这干活更有动力,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从外面回来加入到施工服务队中。”

  “我把房子承包给合作社,一个平方米能省20元,有施工队,人手多,工期快,能侧面帮助本村的贫困户,我也是合作社的股东,找合作社施工年底我还有收益分红,我还加入到施工队伍中做泥水工,每天260元的工资,何乐而不为呢?”杨鹏指着自家在建新房笑嘻嘻地说。

​​

  大桥村:蔬菜产业托起脱贫致富梦

  刚走进大桥村,一辆卡车在路边停放着,西红柿种植地里人头攒动,七八名村民忙着采摘西红柿,大家说说笑笑,干得起劲。“这里的西红柿产量高,品质好,我这次打算拉12吨到凯里销售,再有几个小时就能装车完毕。”车主陈学祥告诉记者。

  过去,大桥村就只种植稻谷和玉米,没有产业,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许多土地直接被荒废,村里786户就有221户是贫困户,这个布依族村寨成为深度贫困村。

  如今,大桥村作为关岭校园蔬菜基地,一部分蔬菜销往学校,还有很多像陈学祥一样直接上门收购的人,看着每天村里蔬菜不断往外销售,更加坚定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

  今年3月,大桥村成立富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33户贫困户通过“惠农贷”获得5万元资金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一次性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600余亩,其中300亩已经种植蔬菜。6月份蔬菜成熟开始对外销售,截至目前,销售额达95万元。

  现在的大桥村,用村主任谢建荣的话说就是“没闲人”,大家都有钱挣。现在每天约有50人到合作社务工,最多的一天务工人员达到120人,每天60元的务工收入,村民每个月在家门口就可获得15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土地租金收入和年底合作社的收益分红收入,改变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村民的收入比起以前明显提高了。

  “我家6口人,我的丈夫瘫痪在床,以前靠传统种植撑起这个家确实不容易,现在我有3亩土地租给合作社,每年就是2400元的现成收入,通过‘惠农贷’入股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今年有2500元的保底分红,现在我已经拿到上半年1250元的分红,每天我来务工,一天有6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务工也兼顾了我的家庭,年底还有合作社的盈利分红,虽然累点,生活还是有了盼头。”正在进行装车的大桥村精准扶贫户伍秀丽微笑着向记者说。

  另外,大桥村刺梨产业也正在实施中,预计发展5000亩,也将会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着力打造精品,增加经济效益。产业发展成为大桥村脱贫致富的“法宝”。(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文 林涛/图)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