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吴关村,在一片已经平整的土地上,村民正操作着微耕机深翻土地,忙着栽种生姜。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在“春风行动令”实施以来,吴关村以政策作为引领,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全村已经形成以辣椒、生姜、蔬菜为特色,其他经济作为支持的产业结构模式。
盘活资源要素 发挥土地效益
过去,吴关村就是栽种水稻玉米,种植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村民靠着种植家里一亩三分地,只能勉强糊口,想要致富,难上加难。截至目前,吴关村还有未脱贫户23户57人。
“家里土地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效益,为了生计,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出门打工,家里多是老人和孩子。”吴关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小虎告诉记者,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撂荒,宝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
如何盘活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局,成为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工作的重点。
“要盘活土地资源,就要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将农民带动起来发展规模化产业。”为了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徐小虎和其他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
正在自家地里移栽辣椒苗的本村贫困户骆光敏告诉记者:“在村支两委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我栽种了3亩辣椒,原来栽包谷一亩地还不到1000元的收入,村干部给我算过经济账,栽辣椒赚得更多。”
在合作社的带动示范下,今年吴关村因地制宜发展了300亩生姜,其中200亩为农户自己栽种;发展了200亩辣椒,其中100亩为农户自己栽种。
为保障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所需劳动力,同步小康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动员青壮年回乡务工,为谋划的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后盾。
加强技术指导 促进产业发展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技术是保证。
“产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支撑。”据徐小虎介绍,村民虽说有种过生姜和辣椒的经验,对于栽种技术,大多数村民并没有掌握。为此,村支两委积极对接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指导、技术培训。
骆光敏在自家地里熟练地铺膜、放肥、栽种……骆光敏原来并不知道怎么才能种好辣椒,在村支两委的动员下,今年她确定种植3亩辣椒,村里组织开展辣椒栽种培训,骆光敏积极参加。在听了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以后,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如今她已经熟练掌握栽种技术。她告诉记者:“直接栽下去肯定不行,多亏专业技术人员教我怎么种,他们还到田间地头来亲自指导,我按照他们教我的,今年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截至目前,在吴关村开展了生姜种植技术培训2次,辣椒种植培训3次,先后培训群众300余人次。徐小虎告诉记者:“现在是栽种时节,前期我们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栽种技术培训,等到栽种完毕,我们将进行下一阶段技术培训,比如施肥、排水等。”
在徐小虎的微信里,记者看到他们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微信群。他告诉记者:“建立这个微信群,农户在栽种时遇到的问题直接发到群里,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看到,会尽快帮助农户解决难题。”
发展订单农业 促农增收脱贫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如何进入市场,破解销售难题?
“为了让村民放心栽种,不用担心销售难题,能够从中切实得到收益,我们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据徐小虎介绍,目前吴关村全村辣椒种植项目全部签订协议,跟贵州梓涵联合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公司进行保底收购,解决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村民只要种就能得到收益。
据介绍,为切实增加农户收入,根据农户自身特点,没有能力自己发展栽种但有劳动力的,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务工也优先考虑贫困农户和土地流转的农户。
正在忙着栽种生姜的本地村民李树兰告诉记者:“我把家里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发展种植,每亩每年得到700元的租金收入,有空我就来合作社务工,每天还可以得到70元的务工收入,在家门口我就能实现就业。”
吴关村村民吴凯今年已经72岁,说起现在的日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年纪大,出去打工什么也不会,但是干农活我还是行的,现在每天在村里就能做工,一个星期我出工6天,我跟我老伴的日子就过得够滋润的了。”
如今,吴关村已经形成以辣椒、生姜、蔬菜为特色,其他经济作为支持的产业结构模式,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户从中切实得到了实惠。(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江寒 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