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紫云自治县城东社区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前,十余位村民正在利用传统工具纺线、织布,随着木制工具的吱吱转动,一条条棉花条变成了一根根棉线,一根根棉线织成了布匹。
“去年7月,为帮助紫云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东社区搬迁妇女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就在城东社区建了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分厂。这里是由政府免租金提供两套作为加工车间,吸纳搬迁入住城东社区的贫困户妇女入厂务工。”紫云自治县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负责人吴光琼介绍道。
吴光琼,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喜档村人,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妇女,从事村委工作20余年,两届县人大代表。她带领家乡人在山沟里开办起刺绣加工厂,解决当地妇女就业问题,用巧手助力脱贫攻坚。
聊到为什么开办刺绣加工厂时?吴光琼告诉记者,四大寨乡喜档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深度贫困村,该村山高坡陡,区位条件较差,受制于环境条件产业发展滞后,为改善家庭经济面貌,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大多是中年妇女。
为改变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面貌,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2016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作为喜档村村主任的吴光琼,依托本村妇女历来喜爱刺绣、纺线织布、制作民族服装的习惯,在喜档村喜档组建起了一个刺绣加工厂。该刺绣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妇女们的就近就业问题,还充实了妇女们的生活。为经营好刺绣加工厂,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吴光琼积极奔走,于2016年底紫云自治县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正式注册。
“我既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想办法找出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的使命和职责。”吴光琼说,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建成后,她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妇女们加入,对熟悉刺绣工艺的妇女发放原料给她们加工;对不熟悉刺绣的妇女,她带着原料上门,手把手教妇女们绣花技艺。
吴光琼一边抓加工生产,一边对接产品销路和原料材料采购等,妇女们加工生产出来的成品,她按计件的方式回收,并按时发放加工费。
“在喜档村,我们采取集中生产加工和分散生产加工两种方式。”吴光琼告诉记者,分散加工,方便妇女们在家务农劳作之余加工生产;集中加工,便于妇女们在刺绣工艺上相互交流借鉴,以提高刺绣工艺水平。
“在家除了照顾小孩和老人,闲时没事做,在家门口有刺绣加工厂,让我们从事针线活,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钱,挺好的。”喜档村民罗天兰如是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销售上从就近零散销售发展到客商批量销售,再到订单加工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在1800至4500元不等。”吴光琼说,目前,喜档村苗岭山花加工厂加工点共有工人134人,带动贫困户93户。
2018年7月,在紫云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东社区开设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分厂,解决128名搬迁妇女就近就业,带动12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起初,搬迁入住县城最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没想到入住县城后,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我在苗岭山花刺绣里做针线活路,每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钱的工资。”从火花镇纳磨村搬迁入住城东社区的余谢妹如是说。
“进入苗岭山花加工厂的妇女,除了本身熟悉刺绣工业的妇女外,其余都是参加过‘锦绣计划’培训的妇女。”吴光琼说, 从去年7月搬进城东社区建加工分厂以来,经过妇联开设培训课和她们自己手把手教,搬迁妇女会刺绣的人越来越多,厂里工人逐渐增多。
“为了扩大加工生产规模,我把喜档村加工厂委托给喜档村村民杨长妹和陈桃花管理,加工生产的产品由我统一回收销售。”吴光琼说,为吸纳更多的妇女加入苗岭刺绣加工厂,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初,她辞去了四大寨乡喜档村村主任职务,以集中精力做大做强苗岭山花刺绣。
“要做大做强一个产业,拓展产品销路是关键。”吴光琼说,她们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本地零散销售外,还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和订单生产加工。
“为了产品质量,我在喜档村种植了5亩地的棉花,一年能生产1000多斤棉花。我们的产品全部是自己种植的棉花来纺线、织布,用自己种植的蓝靛作为蜡染原料染制布匹,然后,通过刺绣、缝制成衣服、花苞、挂件等手工艺品。”吴光琼说,她们生产的服装不仅很受国内客户喜爱,还远销到韩国和泰国,很受韩国、泰国客人青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