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砥砺奋进70年 紫气东来铸辉煌

2019-09-10 11:28:2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伍水清 姚福进

  70年砥砺奋进,在紫云自治县麻山深处铸就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册,反映出紫云与祖国同行共进的沧桑巨变。

  清雍正8年在紫云县城置归化厅,1913年改厅为县,名紫云县。1958年12月,撤销紫云县并入长顺、望谟两县。1961年恢复紫云县,1966年2月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全县一半区域属典型卡斯特地貌的麻山,当时,经过紫云境内公路只有209省道,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经济发展落后,被列为全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70年来,紫云麻山女儿不畏困难,踏着时代脉搏,勇立潮头、团结奋进、砥砺奋起。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据《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志》记载, 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84.99万元;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37万元;197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2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21万元。2018年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9元、8867元,分别增长10%和11%。

  一路走来,紫云自治县秉承“麻山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彻底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逐年递减,一个绿色紫云、美丽紫云、幸福紫云正在形成。

紫望高速火花特大桥(卢维摄)

紫望高速火花特大桥 卢维 摄

  从肩挑马驮到组组通公路   传承奋斗的精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紫云去安顺开会得搭乘货车去,由于路况差且狭窄,货车要走3个多小时才到达安顺。”80岁的原紫云县纪委副书记周永福,1961年遵义师专毕业后,组织分派他到紫云工作,据他回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紫云到安顺也得要两个半小时时间。

  据县志记载,1942年开始修建过境紫云的209省道,道路修通到1949年解放时,只有两辆小车(部分路段靠人推、抬)进入紫云县城。

  1952年,县政府拨款对209省道进行扩宽整修,1956年经省市验收符合国家简易公路标准,开始通行汽车。1985年,209省道才达到国家4级公路标准,碎石路面。

  “公路起槽槽,开车蹦迪高;处处是稀泥,开车玩飘逸。”这是紫云自治县多年来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因受深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紫云自治县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不通或损毁现象严重,造成地区内老百姓生产生活和农产品运输不便,路不通,路难走,是制约紫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紫云自治县客车站

紫云自治县客车站

  2013年11月,惠兴高速紫云段开通,这是首条经过紫云境内的高速公路,让紫云自治县从此告别无高速的历史。对于紫云人民来说,首条高速路的通车,意味着打开了开放之门、文明之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8年1月30日,安紫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告别了紫云自治县从县区至安顺市区无高速的历史,谱写了安顺市区至各县(区)县县通高速的历史,让紫云融入“安顺1小时经济圈”。

  惠兴高速、安紫高速的建成使用,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紫望高速,包括即将开工建设的贵兴高铁、隆白铁路等,这些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规划建设完成,将有望实现“两高两铁”贯穿紫云县城全景的大交通格局。

  “以前出门全靠肩挑马驮,现在马路通到了家门口。”而今,在紫云自治县,不仅每个乡镇都通了硬化路,就连较为偏僻的大营乡的大岩、联八、百花等各村各组都通了硬化公路。

  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在麻山腹地传承,一条条硬化公路在麻山深处蔓延。截至目前,紫云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55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7公里(惠兴高速紫云段52.4公里、安紫高速紫云段11.3公里)、国道1条71.58公里,省道5条270.25公里、县道19条503.28公里、乡道61条621.64公里、村道498条1028.38公里。

  同时,在紫云县城,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先后建成了县城至羊场城市大道、松山大道、海子大道、南环路、科学路等八条城市快道,让紫云彻底摆脱交通落后的桎梏,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

紫云自治县城区  卢维

紫云自治县城区 卢维 摄

  从一条城市大道到一座新城崛起   见证前进的速度

  “走完紫云县城只需抽一支烟时间,这是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建县时城市面貌的形象概述。”原紫云县副县长母泽民回忆,那时县城最好的街就是印山街,没有规范的农贸市场,每到赶集天,整个县城的街道上,都挤满了摊点,但摆卖的都是些农产品和低质量的日杂服饰品,要买件像样的衣服得到安顺城里去。

  “从遵义刚到紫云工作的时候,让我感到很吃惊,眼前的紫云县城还不及家乡的乡场。”周永福说,60年代组织分派他到紫云工作时,县城房屋一半是茅草房。

  据周永福回忆说,即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年年拨出专款,加速民族地区的公房建设,但县城建设仍较缓慢。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不少人开始自建楼房,县城茅草房几乎全部消失。虽然城市建设在蓬勃发展,县城面积在逐渐扩大,但没有一条像样的城市大道。直到21世纪,紫云县城才有了一条城市大道,即格凸大道,才多了点城市的气息。

  有了城市大道,才有新城崛起的可能。

  “紫云发展受制于交通、受制于水源、受制于电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紫云县城面积仅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2万人,县城仅一条主要街道,建筑物陈旧破烂,几乎没有一点现代化模样。”紫云县城老市民范干平回忆说。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紫云自治县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大力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小城镇扩容提质,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省内其他地区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紫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后发赶超推动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

紫云公园

紫云公园

  从2012年开始规划至2015年底,短短3年时间,紫云人民以“冲出经济洼地”的新时代精神激动跨越,让昔日成群丘陵和阡陌交错的旱土泽地变成宽敞明亮的都市街区和美景怡人的城市公园,一座近4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紫云新城在亚鲁王故里强势崛起。

  漫步紫云新城,紫云洞佛教公园、松林公园、格凸中央公园、海子公园与文化广场城市公园、国盛广场城市公园、紫云庄园浑然融为一体,云城首座、祥龙华府、格凸中央、亚鲁王双城广场、翔宇城市之光、麒龙广场等一批集商业、居住、旅游、生态为主体功能齐全,充分体现“五型”山地特殊城市的特点。

  “紫云新城建设的速度是一个奇迹,是‘村与城镇联动、人与自然和谐'布局的具体体现,更是亚鲁王文化精髓的深层传承和现实表现。”周永福评价说。

火花镇兴合村葡萄园

火花镇兴合村葡萄园

  从解决温饱到同步小康   诠释发展的力量

  70年的艰苦奋斗,造就今日的跨越腾飞,释放着发展的力量,让紫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紫云自治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和全省10个取消GDP考核试点县之一,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10个生态功能县和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27973户111989人。

  70年来,在麻山深处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面对贫穷,紫云人民毫无畏惧,雄心壮志,战天斗地,从贫穷中奋起,紫云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紫云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带领群众解决温饱,一步一个脚印向小康迈进。

四大寨乡落城村蔬菜园

四大寨乡落城村蔬菜园

  解决温饱,从发展农业产业开始。据县志数据显示,全县粮食总产量从1966年的56000吨发展到2015年的99666万吨,增长1.78倍,年均增长1.18%。2018年,紫云县扎实抓好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菌草等高效产业,全年调减低效作物面积10.37万亩;新增蔬菜3.5万亩、精品水果3.5万亩、中药材0.89万亩、其他经济作物0.78万亩;种植红芯红薯1.5万亩、烤烟1.75万亩,大中牲畜存栏58.94万头,出栏39.68万头;禽存栏248.58万羽,出栏690.21万羽,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产业不断壮大。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41亿元,同比增长7.8%。

  破除大山阻碍,实施易地搬迁,确保贫困群众在城里安居乐业。 2016年至2018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210人。其中,县城集中安置点,城南社区710户3864人。城东社区集中安置点,2018年入住714户3166人;2019年入住1461户4715人。

紫云民族高级中学(卢维摄)

紫云民族高级中学 卢维 摄

  医疗实现全民参保。截止2018年底,全县新农合参合33.03万人,参合率99.7%;城镇医保参保89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018年全年发放医疗救助金462.71万元,直接救助3743人次。

  就业保障稳步推进。2018年,全县新增创业382户,新增就业4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教育基础不断完善。2018年,投资2.7亿元,实施“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94个,添置教学计算机5029台、图书34.68万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民办学校不断成长壮大,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板当镇百灵生态蓝莓园

板当镇百灵生态蓝莓园

  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成千上万的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截至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4.1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末的23.59%降至11.49%。

猴场镇大田坝村养蜂场

猴场镇大田坝村养蜂场

  成绩属于过去。在紫云自治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紫云全县上下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思想观念、发展方式、转变作风”三年革命思想,全面拉开农村产业发展大幕,坚持以“三提升两壮大”为突破口,着力提升葡萄、蓝莓、冰脆李等全县精品水果产业,提升原有茶叶提质改面,提升原有的红芯红薯种植规模,壮大林下经济和蔬菜经济等,推动紫云贫困地区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带领紫云儿女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