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关注教育扶贫 关爱搬迁学子

2019-10-18 10:15:55    来源:   安顺新闻网      

  西秀区启新学校是我市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彩虹社区配套建设项目,也是全市唯一一所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而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以支部为引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团员一个榜样的示范效应,突出“启新思源、自强不息”的校训,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

  “我以前在农村学校没有学习到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自从来到启新学校,学会了交通手势操和其他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了我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启新学校八年级学生詹欢欢说道。

  启新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罗双红介绍道:“为了督导学生们遵守交通规则,学校与交警队积极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小小交警队,每逢家长会等重大活动,小交警们就会穿着制服在校园内‘指挥交通’,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参与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为建立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搬迁群众子女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西秀区教育系统采取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的“一统九抓”方式,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进安置点学校健康发展。西秀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学校党支部理论学习及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感恩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强校的作用,培养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通过道德讲堂、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全体师生争做文明行动的示范者,提升“志愿服务队”凝聚力。开展好“行礼守礼·文明伴我行”“我的中国梦”“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大力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以构建教育服务体系为抓手,让搬迁群众更有获得感。首先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工作实行动态化、精准化调度。

  加强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自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共新建启新幼儿园、启新学校及改扩建杨武中学、鸡场民族小学等14所学校,总建设面积107840.99平方米,总投资19286.08万元,已全部交付使用。

  增加学位供给,充分满足就学需求。西秀区全区8个安置点共提供学位18475个,其中幼儿园共计3400个学位,小学共计8410个学位,初中共计6665个学位。

  合理调配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实时了解就读学生数的变化,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共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调配教师201人。

  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无障碍、零费用入学。按照教育资助政策发放各类教育资助,不因户籍地改变而影响其获得教育资助。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共计发放各类资助383.90万元,惠及搬迁户子女1613人,全区无建档立卡搬迁户子女辍学,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或因学致贫。

  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每年春秋季,各安置点学校加大招生政策的宣传,鼓励和动员初中毕业未能升入普通高中、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的学生到安顺机械工业学校等中高职学校就读。截至目前,2019年春季学期,安顺机械工业学校已招收中职学生4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22人,搬迁户学生21人。

  强化养成教育,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强化安置点学校学生《学生一日常规》、《安全管理制度》、《违纪违规处理办法》等校内规章制度的学习,邀请爱心人士,文明办、妇联开展“仪表仪容我规范”“留守儿童认亲妈妈”等各类关爱活动,从生活点滴习惯抓起,借助大手牵小手,让搬出大山的孩子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在每日学习生活中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狠抓课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安置点各学校以强化教学过程监管为抓手,确保集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做细做实,坚持每周检查通报各学科集体备课情况和各班级教学计划张贴情况,每学期抽查教案书写和作业批改情况。

  优化托管服务,解除搬迁群众之忧。各安置点学校每天由1至2名行政值日带领值班教师轮流值班照管学生。午餐后,陪同学生漫步校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下午放学后到5点之前,各兴趣班有序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让搬迁户子女在学校吃得放心、学得用心,健康成长。(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