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野精灵到家居珍品——棕榈种植打造山区扶贫新样板

2019-10-29 11:06:4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甘良莹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古诗词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现,它的制作材料便是棕榈叶、棕皮。棕草制品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今,蓑衣的存在形式已经变成了艺术品,但棕榈的开发利用一直在创新,从山野间走向街头绿化、制作成家居用品等,甚至成为了脱贫攻坚事业的新“助手”。

2017年7月,中天金融集团决定在安顺启动“金融助力同步小康,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计划,出资1000万元发展棕榈产业,与贵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大自然棕床垫原材料基地。近两年间,在市委企业工委、市金融办等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镇宁、关岭、紫云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棕榈种植项目顺利实施,为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J1.png

资金和技术为后盾

10月下旬,深秋的空气里透着阵阵凉意,从安顺驱车2两个多小时,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关新村。站在离家不远的坡地里,贫困户陈松满是憧憬:“我家的2亩多地在今年初就全部种上了棕树,大概有400多棵,在种树的一个多月里拿到了3000多块的劳务费,等有收成了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镇宁、关岭、紫云三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紫云,开发程度低,贫困发生率高,更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中天金融和政府有关部门最终确定了棕榈这一适宜安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树种,把这三个县作为棕榈种植的试点区域。

安顺黔棕农业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委托实施方,除了负责具体的苗木采购、发放、种植,还安排了专人负责各种植点的技术指导和后期生长管护,帮助农户降低自然灾害影响,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收益率。

截至目前,三个县共有棕榈种植园15个(15个乡镇栽种),累计种植棕榈树265万余株,栽种面积达1.2万余亩,首期种植目标已全面完成。该项目共帮助5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获取务工费130万元,棕榈收割及回收废棕榈85万元,帮助300多户贫困户脱贫。

项目首期以紫云为重点,中天金融拨付给紫云400万元资金采购种苗,至今已种植上百万株。在棕榈种植项目取得良好反响后,2018年,紫云县委指导大营镇建设棕榈种植示范基地100亩,以在全县起到示范效应,助力紫云早日脱贫,陈松家种的棕树便是来自于此。

J2.png

打通产销对接渠道

棕榈不仅是园林绿化和石漠化治理的优质树种,生长容易、适应性强,水肥条件要求和管护成本低,且生长10年可进入丰产期,每株至少可采割30年,可作为一项长期效益稳定的山区扶贫产业。

棕丝是目前开发利用最高的棕榈产品,是由棕片、棕板或棕边加工而成的棕纤维,也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广泛用于工业、渔业、建筑以及民用等,民用如棕丝床垫、坐垫、沙发填充物等家居用品。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生态健康制品的追求,天然棕丝床垫销量剧增,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让农户不仅“种得下”,还要“卖得出”、“卖得好”,解决好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产销对接已成为农村产业革命成败的关键环节。如今,在我市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棕榈种植项目中,这一产销渠道已全面打通。

中天金融集团出资,委托中间商安顺黔棕农业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棕榈种植项目的实施。而安顺黔棕农业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是贵州大自然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与多个国内棕产品龙头企业具有良好合作。向农户收购的棕榈产品,最后将全部销往贵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成一张张热销的全植物纤维系列棕床垫,最终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有专业的团队负责技术指导、原材料采购和初级产品加工,并对棕板、棕丝等进行保底收购。种下的大树一年后、小树四至五年后可以产生收益,下一步我们将启动收购工作。”安顺黔棕农业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棕榈种植项目负责人曹启文说。此外,公司计划在安顺建设生产加工企业,升级生产线,完善安顺棕榈产业链条。

J3.png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最近,关新村另一户贫困户梁应坤已经亲手把自家的4亩地全部平整好,正期待着新一批树苗的到来。“村里有的人家刚栽下树就有劳务费,树苗是免费发的,以后每年还能收割棕丝、棕皮卖钱,比种苞谷强多了。”梁应坤笑道。

据了解,我市三个县的棕榈种植采取“三权分置”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村集体拥有林木所有权,县乡或村合作社拥有经营权,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入股农户享有收益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监督标准种植和日常管护、集中采收,帮助农民变股民、变员工,真正实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县充分整合各渠道的政策和资源,关岭、紫云协调了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政策性补助,镇宁发挥了国有企业的平台作用,同时通过把林木所有权确认给村集体,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进一步释放集体土地潜能,后续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新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志飞介绍,大营镇的100亩棕榈种植示范基地关联了本村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种植面积少则2亩,多则5亩,目前已完成8000多棵大、中树苗的种植,种植面积近70亩。按每棵净收益15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2550元。待梁应坤家的4亩地全部种植棕榈并采收后,初步估算每年至少可以得到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村合作社的3000元分红,以及近10000元的销售收入,一家三口脱贫致富不再是问题。

另一方面,棕榈的集中连片种植将成为生态修复的绿色屏障,农旅结合的景观长廊,长期稳定的生态银行,将对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农村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甘良莹)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