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生产好时节,紫云自治县各乡镇(街道)各村寨的田间地头,都有村民在翻地、播种、收割菜芯的忙碌身影。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不少村民在栽植红芯红薯;红辣椒育苗大棚处,村民们忙碌培育辣椒苗……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抓好春耕生产,紫云自治县怎么干?
白石岩乡村民栽种红芯红薯
今年春,紫云抓住春耕备耕、复工复产有利时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紧扣“两红一芯”调结构抓生产,全县计划种植红芯红薯4万亩、红辣椒3.5万亩,以及以菜芯为主的蔬菜产业10万亩次。
近年来,紫云坚持把红芯红薯作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来发展,并以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为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向五峰、松山、猫营、板当、坝羊等乡镇(街道办)辐射发展。获得国家农特产品地理标志的紫云红芯红薯持续发展,销售市场拓展到全国各地,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今年,紫云将继续扩大红芯红薯种植面积,全县计划种植红芯红薯4万亩,预计可带动贫困户0.4万户1.4万人增收。
“为大力发展红芯红薯产业,除村级合作社统筹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外,紫云还鼓励农户利用自己的承包地种植红芯红薯,农户每种植1亩红芯红薯政府补助400元。”紫云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开胜说,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的白石岩乡落实大棚红芯红薯育苗30亩,现在部分大棚培育的红芯红薯苗已开始移栽;该乡露天培育红芯红薯苗1200亩,现芽苗已开始茁状成长。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培育的红芯红薯苗足以供应栽种面积4万亩。
紫云红辣椒皮厚味香,闻名远近,尤以猴场镇平坝村种植的平坝红辣椒最为出名。在调优产业结构中,紫云把红辣椒作为优势产业来发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红辣椒3.5万亩,预计可带动农户0.35万户1.22万人增收,今年猴场镇计划种植红辣椒5090亩。
县农业部门正统一培育辣椒苗
“壮大红辣椒产业,培育好红辣椒苗是关键。为此,红辣椒苗由县农业部门统一培育,到栽种季节,统一配送到各乡镇(街道办)去栽种。”杨开胜说,除猴场镇拿出99个大棚来培育辣椒苗外,火花镇、猫营镇等乡镇共整理辣椒育苗大棚465个。目前,已完成辣椒育苗可移栽面积2.5万亩,预计本月底完成可供移栽3.5万亩的辣椒育苗。
“目前,作为农业产业主管部门的农业农村局,认真组织农技人员指导管护好已下种培育的红芯红薯苗,以及正在推进的辣椒苗培育工作。”杨开胜说,在物资储备方面,现已储备8000余吨化肥、生产所需的部分农药、地膜等,调配60余台旋耕机,全县登记微耕机数量1.4万台。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重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化调整。紫云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相关要求,成立县级平台公司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由县统筹、乡镇落实,“村社合一”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农户广泛参与的形式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同时,紫云还依托在宁夏、广东务工的紫云籍人员返乡创办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农户在15个500亩以上坝区及公路沿线发展以菜芯为主,大葱、甘蓝、豆苗、白菜等相结合的蔬菜产业10万亩次。预计可带动0.7万户2.45万人增收。
村民收割菜芯
返乡农民工谢顺超自在尅座坝区种植了300亩菜心,每年可收割菜芯四至五季,同时,他提供种子、技术、肥料等成本带动附近村民种植菜芯,以每斤1.5元的价格回收统一销往粤港市场。
去年冬季,谢顺超还与坝羊镇红院村合作社,依托红院坝区资源合作创建了1000亩菜心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种植的第一批菜芯即将收割销售。
在四大寨乡落城、火花镇江纳连片的火花坝区,返乡农民工李和益分别在落城村创建了690亩、江纳村创建了260亩以菜芯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今年李和益将继续扩大两个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
尅座坝区种植的菜芯
紫云籍返乡农民工谢顺超兄弟创办的红前公司,以及李和益、任顺权、杨庭义、韦洪彪等创办的农业蔬菜公司,他们有技术、有市场,他们带着情感返乡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为自己找到了致富之路,也为促进紫云蔬菜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