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浓郁朵贝茶

2020-03-31 14:48:0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阳春三月、 嫩芽初绽,正是春茶采摘好时节。

  走进普定县乡间,碧绿茶树环绕着大山蜿蜒起伏,山顶间,云雾缭绕,朦胧群山若隐若现。茶沟里,成百上千的采茶工闪动在茶树间,双手翻飞,趁着暖春采摘收获一年的茶树新芽。

  普定朵贝茶种植历史悠久,“朵贝茶”色清味甘、芳香浓郁。如今,普定茶产业的规模更是不断壮大。全县茶园面积共8.61万亩,可采面积6.54万亩,茶叶产量1200吨,产值3.6亿元。

2020033104_pdf-3.jpg

化处镇朵贝古茶园

  小茶叶 成就致富大产业

  在普定县化处镇、猫洞乡、穿洞街道、鸡场坡镇等乡镇,大山深处,有许许多多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朵贝茶的茶青采摘工人。

  化处镇长峰村的贫困户张仲元上午忙完自己的事情,下午就赶到茶园采茶,临近黄昏,他的茶篓里已经采摘了近两斤,结算下来,能有五六十元。“老板对我们很好,让我长期在茶山上干活,一年下来,我除了做自己的活路外,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张仲元朴实的笑着说道。

2020033104_pdf-2.jpg

采摘茶青

  “我们每年采摘春茶最多2个月,现在每天都在几百斤,采茶按斤和标准计算,每人算下来也要有70至200元收入。”化处青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娜笑呵呵地说道,茶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几年合作社赚的还没有我们老百姓赚的多,去年采茶青的劳务费就是70多万元,占合作社产值的三分之一,同时还有几户精准贫困户长期参与务工。

  正在印象朵贝贡茶专业合作社朵贝茶种植基地采茶的工人张艳告诉记者:“我们采茶的工资是按计件算,每人每天能采70到80元,多的时候有100来块钱。采一个月下来平均有3000来块钱,茶青交上去,工资就发下来,钱来得快,得现钱,采的人非常感兴趣。”

2020033104_pdf-5.jpg

茶青称重

  穿洞街道也是普定有名的“茶乡”,已种植白茶2.26万亩,可采面积达7600亩,人均种植面积达0.8亩,茶产业成为穿洞街道的主导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敲门砖”。

  “目前,我们茶山上11家茶企每天共有8000多人采茶,单纯采茶费用大概在2000多万元左右,这些钱这一两个月内全流进群众腰包,每年总发放工资3000余万元,确实是带动群众致富的好产业。”普定县穿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金龙介绍说。

  普定朵贝茶种植历史悠久,能出产闻名全国“朵贝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也是普定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底气所在。

2020033104_pdf-9.jpg

收购茶青

  普定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有效地助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涉茶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健康产业,有力地引导合作发展,积极支持采用股份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采用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组建村级经济组织和合作组织发展产业。

  同时,也有力地带动农户发展,企业(合作社)需要流转群众土地种植茶叶,所需的劳务用工优先使用贫困户。同时,企业对贫困户茶叶生产进行指导,茶青由企业收购,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农户的收入,近两年茶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近4000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茶产业 欣欣向荣

  近年来,普定县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三种一养”产业发展布局,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茶产业是普定县“三种一养”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是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在种植、生产、加工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着壮大、巩固、拓展、提升的基本思路,普定县着力实施基地建设、中低产茶园改造,积极优化茶叶品种结构,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茶叶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进一步凸显。

  在茶产业推进工作中,普定县着力优化品种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在茶树品种上,除了福鼎大白茶外,还引进了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另外,在朵贝地方群体品种的繁育、利用、推广方面更是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加工工艺上,突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茶生产,近年来,又逐渐开发具有销售市场的红茶、白茶产品,提高了茶青的综合利用率。

2020033104_pdf-4.jpg

手工制作茶叶

  以名优茶为抓手,着力开发大众茶。根据近年来市场消费及政策因素,各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在继续抓好以名优茶为支撑的同时,大力开发大宗茶产品的开发及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制优率、销售率和茶品质。严把质量关口,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本着“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宗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导企业全面树立“干净、安全、健康”的理念,从种植、除草、病虫害防治到加工,全面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对茶园、产品进行管理,茶叶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

  抓好品牌创建,着力促进提质增效。2007年以来,“朵贝茶”系列产品在“中绿杯”“中茶杯”等活动评比中共获金奖、一等奖和银奖等各类奖项超过200余项,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过举办采茶文化节、茶艺表演、茶产品展销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茶产业、茶文化研讨会、高层论坛等茶事交流活动,宣传茶品牌、拉动茶旅游、促进茶消费、搞活茶经济,组织、鼓励茶叶企业到茶叶主销区举办大型推介活动。

  如今,普定茶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茶园面积共8.61万亩,可采面积6.54万亩,有机茶园0.3万亩,无公害茶园5.5万亩,茶叶产量1200吨,产值3.6亿元。全县茶叶加工企业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12家通过QS认证。组建了普定县茶业协会和“贵州朵贝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朵贝茶”抱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壮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朵贝茶品牌也在逐步优化。在获得各项评比奖项的基础上,2013年2月,“朵贝茶”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4年8月,“朵贝茶”进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编撰目录,同年,“朵贝茶”进入“第二批10+10中欧互认产品”谈判阶段。目前,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中度水平不断得到发展,企业运作带动农户参与并最终成为受益者的格局基本形成。

朵贝茶名片:

2020033104_pdf-8.jpg

普定朵贝茶产品

  “朵贝茶”属贵州历史名茶, 普定朵贝茶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至今仍有多棵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朵贝贡茶因在明朝崇祯年间进贡皇室而得名,1960年,曾获周恩来总理“色清味甘、芳香浓郁”的赞誉。文化大家梁衡在普定考察此处时赞曰:一朵祥云不忍去,只因宝贝在深山。宝贝即“朵贝茶”。2013年2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4年8月,“朵贝茶”进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编撰目录。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