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板当镇:众志成城“摘穷帽”

2020-11-20 10:32:2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广大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脱贫摘帽为目标,突出“六个精准”,扭住“八个一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上求突破,众志成城“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

几年来,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目前,板当镇3227户1381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合村新建生态鱼养殖基地.jpg

同合村新建生态鱼养殖基地

调整结构兴产业

11月初,板当镇硐口村蔬菜种植田里,绿油油的油麦菜、小白菜,在暖阳的照耀下长势喜人。

蔬菜种植田一边,70个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10多名村民在采摘、选装食用菌。

“目前,硐口村已采收菌菇30多万斤,销售获得60多万元。”村支书吴应超如是说。

在洛麦村循环农业产业园内,有机肥加工车间,几名村民正用废弃菌棒加工有机肥。

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jpg

硐口村百灵生态蓝莓园

“我们在园区干活,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菌棒加工等活路样样干,做一天100元。”洛麦村大洛麦组村民何兰妹说,自洛麦村循环农业园区建成以来,她平均每月在园区做工25天,月收入2500元,在家门口就业感觉很好。

“近年来,板当镇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六个转变’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硐口坝区、尅混坝区等两个500亩以上坝区资源发展红辣椒、红芯红薯、菜芯等‘两红一芯’主导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产业支撑。”板当镇党委书记聂雄说。调结构兴产业,让贫困群众获得土地流转费、务工报酬、利益联结红利等,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村民在分拣香菇.jpg

村民在分拣香菇

强化利益联结。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镇级平台公司,引领村“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组织所有贫困户加入村合作社,精准建立“721”分红模式,按照该模式,收益的70%用于脱贫户分红,20%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0%用于奖励在产业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

聂雄说,近年来,板当镇通过产业带动发展,全镇累计产业分红12467户次,发放资金1240万元;土地流转8620亩,兑现流转费2247万元,受益贫困户2466户;带动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发放工资1.6亿元;特惠贷自主发展产业1008户,发放贷款3024万元,贫困群众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依托生态优势助脱贫

走进板当镇同合村生态鱼养殖基地,几位钓鱼爱好者正在鱼塘边垂钓,享受着钓鱼的乐趣。

站在鱼塘边往树林中看去,一栋栋小民宿很是亮眼。村支书韦小勇告诉记者,同合村紧靠黄家湾水库,生态环境好、改扩建的G354国道从村中穿过,对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同合村新建生态鱼养殖基地一个,新建民宿14栋,旨在把同合村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垂钓、食宿、游玩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韦小勇说,同合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投资120万元,建成占地140余亩林下鸡养殖基地,去年10月投入第一批2.5万羽鸡苗,春节期间销售0.8万羽,5月销售后获利20万元。

同合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今年,筹集资金栽种1400亩脆红李;以“龙头企业+村社+能人+农户”模式发展林下鸡、生态鱼、泥鳅等生态养殖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摆羊村林下养鸡.jpg

摆羊村林下养鸡

在摆羊村林下鸡养殖点,管理员王兴刚哨子一吹,端起饲料一撒,分散林中的鸡群聚拢而来吃食。

去年9月,摆羊村统筹资金45万元建设林下鸡鸡舍7个,面积共1100平方米,养蛋鸡1万羽,生产鸡蛋销售到结对帮扶的贵州航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食堂。

在摆羊村蜜蜂养殖场,管理员韦波打开一箱蜂查看,9月份才采割一次蜜,现在蜂脾上又有不少蜂糖了。

去年,摆羊村村级合作社依托较好的生态蜜源条件,建成两个蜜蜂养殖点,共养殖蜜蜂300群。

“近年来,板当镇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全镇发展林下鸡14.1万羽、林下蜂4600群。”板当镇镇长匡永豪说。板当镇大力发展淡水养殖、林下蜂、畜牧业等“三养”主导养殖业。同时,利用丰富的坡耕地、荒坡地资源,大力发展蓝莓、桃子、杨梅、李子等精品水果种植业,建成的紫云百灵生态蓝莓园,列入省级农业示范园。

凝聚力量战贫困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力量战贫困是板当镇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战的一大亮点。

板当镇洛麦村党支部转变思路,打破村民组与村民组间的地域局限,将全村36名党员按各自特长、技能等进行分门别类,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党小组、民风监督党小组、村级事务协调党小组、农畜牧技术指导党小组等四个“特色党小组”,各负其责、各显其能,承担起各自党小组的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决胜贫困。

同合村新建民宿.jpg

同合村新建民宿

板当镇同合村充分挖掘本村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同合村发展的能人,将他们聘请为同合村的“名誉村支书”“名誉村主任”,激发他们关注关心同合村的热情。同合村聘请的8名“名誉村支书”“名誉村主任”,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对外宣传、项目争取等方面,给同合村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人心齐泰山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攻不破的贫困堡垒。板当镇统筹182名“两委一队三个人”力量,成立16个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把全镇16个村划分为101个作战网格,设置网格长负责各自网格的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形成攻坚合力。

板当镇全面开展“三下沉”“三到家”行动。乡镇干部下沉到村到组,驻村干部自下而上发现问题,帮村书记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同吃一餐饭、做一次家务,通过与贫困户的深入交流,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提升结对帮扶工作质量,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夯实基础保民生

板当镇摆羊村村民王小凤家自从去年房屋遭连续大雨袭击,房屋受损漏雨严重,得到党委政府的帮助,将房屋提升改造,屋内地面和庭院也硬化了,还修筑了挡水墙,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的她,见人就赞叹党的扶贫政策太好了。

小高寨移民新村.jpg

小高寨移民新村

板当镇硐口村75岁村民徐德群已经脱贫,他对村里的变化感叹不已。她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家房子是透风漏雨的土墙房,每逢刮风下雨,住在家里提心吊胆。

“党的扶贫政策太好了,住了几十年的危旧土墙房,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下,让我们住上了小楼房。”徐德群说。

2016年以来,板当镇不断夯实民生保障之基,全镇完成危房改造1286户,整治透风漏雨517户,实施“三改”399户,对深山区、石山区及地质灾害点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镇易地扶贫搬迁700户2884人,全镇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有机肥加工车间.jpg

有机肥加工车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板当镇共投入241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20处,建成小水窖292个,安装小水窖净水器237台,项目覆盖4.06万人。”聂雄说,全镇建成通村油路54公里,通组公路55公里,通村、通组路网工程171公里;完成庭院硬化9.18万平方米、串户路35.96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128盏,群众夜间邻里串门告别手电筒时代;建成通讯基站272个、独立物理基站36个,所有村(社区)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

板当镇续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圆梦社区居委会,统筹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配套扩建中小学校2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扶贫车间3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个,确保搬迁群众搬进来、稳得住、能致富。(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