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建好绿色生态“大水缸” 让一汪清泉流进千家万户

2021-04-06 17:42:2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四月的石朱桥水库,山川披绿,一汪湖水静卧,风过碧波荡漾,各类水鸟翔集。

作为缓解平坝区居民饮用水资源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的重大基础设施,2013年2月7日,平坝区水务部门在贵州省水利部门的支持下,石朱桥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开始,工程总投资为3.89亿元,历时26个月,水库的建设工作一直按照工作计划稳步推进,2015年12月成功蓄水,2019年正式向平坝城区及周边乡镇供水。

FC3910F8-61D0-4EBF-99F0-3E7C221613CB_IMAGE_0_LOW_0

问渠哪得清如许

“石朱桥水库位于平坝区十字乡境内,地处乌江水系猫跳河支流乐平河。距贵阳市区58km、距安顺47km、距平坝城区仅11km。作为平坝的“大水缸”,同时也是贵安新区境内唯一在建的中型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石朱桥水库不一样的历史使命,未来将重点解决规划的平坝新城供水问题。”平坝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刘海燕向记者介绍到。

一根水管穿墙而过,接到了水缸边沿,水缸里有大半缸水,轻轻拧开水龙头,一股白花花的自来水流出来,用水瓢接了一些,喝上一口,感觉清凉甘洌,比纯净水的口感还好。“以前,吃水要到外面去挑,夏季缺水的时候,就要走更远的小溪边挑水。如今水库修建起来,家里也有了蓄水池,水源就来自山上水库水,非常干净卫生,平时我们口渴都是直接饮用。”十字乡大院村村民马平琴说。

“一直以来,平坝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近1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和5100亩农田的灌溉都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百姓的心病。”刘海燕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和农田灌溉用水,在贵州省水利部门的支持下,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石朱桥水库项目。该工程历时26个月,于2015年12月成功蓄水,2019年正式向平坝城区及周边乡镇供水。如今十字乡的各个村里也修建起了灌溉水管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很多老百姓还不知道,现在平坝城区的饮用水都是取自于石朱桥水库。”据刘海燕介绍,石朱桥水库投入运行后,有效解决了平坝中心城区7万人和周边乐平镇、夏云镇及十字乡片区内2.63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保证水库下游5100亩农田灌溉用水。

以绿色护一“缸”清水

2012年8月19日,全省骨干水源工程集中开工仪式在石朱桥水库大坝现场举行;

2013年1月24日,省水利厅批准石朱桥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开始,石朱桥水库的建设工作一直按照工作计划稳步推进;

2013年10月实现下河截流;

2014年4月完成大坝的填筑,同年12月完成混凝土面板浇筑;

2015年6月通过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蓄水安全鉴定,12月1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组织的蓄水阶段验收;

2015年12月26日顺利实现下闸蓄水,建成后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60.9km2,正常蓄水位1284m,总库容1264万m3。

2018年11月完成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2019年向平坝城区及周边乡镇供水。

顺着时间轴的发展,随着石朱桥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平坝区近10万城乡居民有了稳定水源。看着一条条排灌渠畅行田间地头、一片片农田硕果累累、一张张灿烂笑脸喜迎丰收,让人不由感叹,在水利精准扶贫的强力支撑下,黔中大地一幅“村因水美、业因水兴、民因水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有了金山银山’,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是我们水利人长期想做好的一件大事。”刘海燕说道。渠清如许,离不开“源头”的保护与付出。5年来,平坝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将保水质、护运行工作纳入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大力开展水源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打造干渠绿色廊道。

“以前没水灌溉,每年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吃,还要到外面买。现在不缺水了,种子也比以前高产,我们就能把多余的粮食换成钱,让腰包越来越鼓。”村民谢座发望着自家土地里即将收获的油菜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水利兴、百业旺。石朱桥水库,之所以称之为平坝区的“大水缸”,关键是它所创造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证了全区10万城乡居民的安全用水,同时,敢于转变思路,实现“水保生态化、生态本土化”,修复、优化、重组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水库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把石朱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的新型水利工程,也给当地生态、环保、区域经济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