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市税务局的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厅,一幅幅搭满枝条、挂满瓜蒌、农户喜丰收的照片记录着扶贫岁月的精彩瞬间,诉说着产业扶贫、民族团结进步的历程,见证了脱贫致富的丰硕成果。
桐上村瓜蒌喜获丰收
“在帮扶民族村打赢脱贫战役中,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同心、苦干实干、利益联结、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深入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解说员带领记者重温了一个个倾情扶贫的瞬间。
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桐上村是安顺市税务局定点帮扶村。桐上村位于镇宁自治县中南部,距县城28公里,是一个苗族、布依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该村有农户436 户 1462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2.76%。
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桐上村
没有产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曾经的桐上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该村缺乏产业支撑,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水稻或外出打工挣钱,户均年收入不足万元。
“税务蓝”为扭转桐上村贫困落后的困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按照“产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借助税收大数据分析,引进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注入了“税动力”。
桐上村瓜蒌种植基地
2019年底,市税务局因地制宜,调整桐上村产业结构,帮助引进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耐旱的瓜蒌,让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
“不种苞谷,我们拿什么来养活一家子哟!”
“我们家祖祖辈辈几代人都种苞谷,突然不种了,适应不了啊。”
调减玉米改种瓜蒌产业,一下子改变了祖辈传下来的种植方式,又暂时看不到收益,村民顾虑重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安顺市税务局驻村干部给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玉米产值低,每亩最多300元。瓜萎项目种植1年可以收益5年,每年可为村民提供土地流转费收入和务工收入140万余元,在一个周期内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约100万元的收益。
小瓜藤牵出致富路。桐上村采取土地利益联结、务工利益联结和分红利益联结3项利益联结机制。即集中发展产业流转农户土地,让农户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得实惠;聘用当地农户进入蔬菜基地务工获取务工收入;鼓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待合作社产业收益后享受利益分红。
瓜蒌丰收村民喜开颜
目前,桐上瓜蒌种植基地已种植瓜蒌800多亩,亩产值约1.2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均15万元收入,真正实现了“企业有收益、百姓有收入、村集体有留存”。
桐上村瓜蒌喜获丰收
产业旺了,钱包鼓了,挣钱的思路更开阔了,发展的意识更强烈了。桐上村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 “瓜蒌+草鹅”模式,在瓜蒌田里养鹅除草,同时鹅粪回田,既肥了瓜蒌又减少了污染,瓜蒌里养殖的草鹅相比饲料喂养的鹅,肉质更加鲜美,目前草鹅养殖也在后续评估投产进行。
“税务蓝”通过扶持特色产业,带动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10月,桐上村最后一批贫困户6户24人脱贫。至此,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332人全部脱贫,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成为历史。
桐上村瓜蒌种植基地
今天的桐上村,产业花开香满地,产业发展显活力。不仅拥有产值达700万元的瓜蒌产业基地,还种植了1000亩蜂糖李基地,投建了日产4800桶纯净水的布依山泉水厂,以及一个能吸纳20多人就业的民族服饰加工厂。产业经济助力共享式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添砖加瓦。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程丽匀 王元兴